海医纪实丨筑牢生命防线,书写不凡担当
2025-04-29
 

  2024年11月6日,随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蓝海201"科考船鸣笛启航,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海上医疗中心(以下简称“海上医疗中心”)主治医师马发勇肩负特殊使命,随船开启我国西北印度洋渔业资源与海洋环境综合科考的医疗保障任务。此次120天无靠港作业的科考任务,向47名科考人员的生命健康保障提出了严峻挑战。

  针对西北印度洋年均温32℃、湿度大于85%、距离陆地最远达3500海里的极端作业环境,海上医疗中心提前1个月组建专项保障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科考区域多发病种,筹备了覆盖海上现场医疗全流程的医疗设备,制定了多种突发疾病(含急性心梗、严重外伤等)的应急预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考船启航前的筹备关键期,海上医疗中心主动作为,多次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蓝海201"项目部和山东世华海事科技有限公司展开高效沟通,提前获取了科考出海人员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及人员构成等信息,在指导船舶常规药品配置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补充配置了一系列特殊药品;海上医疗团队未雨绸缪,提前精心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现场诊疗 - 远程会诊 - 紧急撤离”三级响应机制;接到为本科考船提供医疗服务的邀请后,海上医疗中心迅速行动,对派驻医生进行了严格筛选;入选医生提前学习了海洋渔业科考船相关知识,参加了渔业普通船员资格培训,确保出海后能高质量完成此次现场医疗保障任务。

  登上科考船后,随船医生马发勇立刻开启“战斗”模式。他第一时间协同海上医疗中心为船只配备了齐全且精良的医疗器材与设备,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硬件防线”。马发勇迅速整合各方资源,建立起海上医疗应急通讯录,将关键联络信息汇聚一处,确保紧急时刻沟通无阻;精心制定海上医疗应急计划,为可能遭遇的突发状况预设科学应对策略;着手组建船舶救护队,向队员们传授AED使用、担架搬运及心肺复苏各项关键技能,并不定期组织实战演练,确保在关键时刻,每一位队员都能迅速反应、精准施策,为科考人员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针对长期海上作业特点,马发勇在海上医疗中心的指导下创新实施"三维健康管理":他仔细研读船上人员的每一份体检报告,不放过任何细微异常,同时充分利用医务室的既有设备,定期有序地开展全面健康体检,为全体人员逐一建立详实的个人健康档案;开设营养膳食、心理调适等专题讲座8场,通过微信群发放健康宣传资料20余份;依据船员长期海上作业的工作模式与身体特质,设计"海上运动处方",有效降低船员职业病发生率;尤其是在科考攻坚的关键时段,他充分发挥中医传统康复理疗的独特优势,通过推拿等专业手段,为科研人员驱散疲惫、舒缓身心,全力保障他们能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与充沛的精力,持续高效投入科研任务。

  科考环境恶劣,高温与高强度作业让船员健康风险倍增。马发勇细心叮嘱船员做好防晒,详细传授中暑预防及急救知识,每次作业都坚守现场发放防暑药;针对科研人员作息紊乱问题积极建议合理换班,科考后期还及时为因蔬果匮乏患口腔溃疡的船员发放维生素补充剂。在日常诊疗中,马发勇医生始终热情服务,他凭借精湛的医术和高度的责任心,赢得了船员和科研人员的一致好评。

  此次西北印度洋科考中,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海上医疗中心以"全周期保障+双线协同"模式,成功实现"零重大伤病、零转运医疗事件"目标,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健康支撑。马发勇的120天坚守,不仅书写了海上医疗保障的新篇章,更彰显了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服务国家海洋战略的责任与担当。

  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官网:www.pkucnooch.com

 
 

手机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主办单位: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
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渤海石油路10号
备案号:津ICP备11000591号-2

技术支持:津云